top of page

兒童生活的一項調查(一)

已更新:6月4日

作者:Maria Montessori

翻譯校正:Johnson

支配兒童心理健康的一般法則,與其身體健康的法則是相互對應的。——許多曾請求我將教育方法延伸至七歲以上兒童的人,對此是否可行表示懷疑。


他們提出的困難主要屬於道德層面。


孩子是否不應該開始尊重他人的意志,而不再只是遵從自己的?他是否不應該終有一天必須強迫自己去完成一項必要的、而非自己選擇的任務?最後,他是否不應該學會自我犧牲,因為人的一生並非充滿輕鬆與享樂?


有些人則從實際的小學教育項目中提出異議,這些項目即使在六歲時已經出現,在七歲時則必須被嚴肅看待。他們這樣質疑:


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令人畏懼的數學乘法表,以及語法所要求的枯燥心智訓練。你打算怎麼做?你是否打算廢除這一切?還是你承認孩子終究必須屈服於這些必要性?


顯然,整個論點都圍繞著「自由」一詞的詮釋,而這個「自由」正是我所倡導的教育體系的核心基礎。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所有這些反對意見都會讓人莞爾一笑,而我也會被要求在本書的未來版本中刪除這些反對聲音及我對它們的評論。但在當下,這些質疑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值得被正視和討論。只是,要對它們給出直接、清晰且具有說服力的回答並不容易,因為這牽涉到一些每個人都早已根深蒂固的信念。


或許可以藉由一個類比,幫助我們省去不少討論的功夫。事實上,這些問題已經間接地因嬰兒護理在衛生觀念指導下的進步而得到了回應。


過去,嬰兒是如何被對待的?許多人無疑仍記得某些曾被大眾視為不可或缺的作法。例如:嬰兒必須被綁緊並包裹起來,否則腿會變彎;舌下的韌帶必須剪開,這樣日後才會說話;一定要戴帽子,以防耳朵突出;躺臥的姿勢要特別調整,避免嬌嫩的頭骨變形;而好媽媽們還會撫摸並捏嬰兒的鼻子,使其變得又長又尖,而不是圓鈍;甚至會在出生不久就幫嬰兒耳垂穿上小金耳環,「以改善視力」。這些做法在某些國家或許已被遺忘,但在其他地方至今仍然存在。誰不記得那些幫助嬰兒學走路的各種手法呢?


即使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月,也就是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嬰兒還無法協調自身動作的階段,母親們也會每天花上好幾段時間「教孩子走路」。她們托住嬰孩的身體,看著那雙小腳無意識地亂動,卻自欺欺人地相信孩子已在努力學走路;因為嬰兒確實會逐漸開始拱起雙腳並活動雙腿,這讓她們更加堅信這些早期練習是有效的。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兒童生活的一項調查(二)

作者:Maria Montessori 翻譯校正:Johnson 大膽地,母親將孩子的進展歸功於她的教導。當孩子的動作幾乎已經建立起來——儘管尚未達到平衡,也還無法因此站立——母親們便利用某些「裝置」來支撐嬰兒的身體,讓孩子能在她們的陪同下在地上「行走」;或者,當她們沒有時...

 
 
 

Comments


© 2023 by Montessori Asia Conference Taiwa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