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理論的體系 一
- montessoriasiatw
- 4天前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作者:松浦公紀
翻譯矯正:張加勳
對於蒙特梭利感官教具的使用,人們似乎賦予了它一種可疑而神聖的特質,同時也產生了某些禁忌。在蒙特梭利教師培訓課程中,這些教具的使用方式常被以儀式般、咒語式的方式傳授,這導致了教師們對教具的使用變得侷限、封閉,也讓許多蒙特梭利教師長期懷抱著一種說不出口的罪惡感。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罪惡感呢?因為教師們嘗試用與被教導方式不同的方式去操作教具,或試圖用教具來做其他的嘗試。對此,我希望我們能一起享受這些教具所蘊藏的可能性、廣度與延展性,同時,也希望能將這些教具從那種如咒語般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此外,我也希望能將蒙特梭利在這個領域中的成果,與當代各種理論相互連結起來。
學習與教導
學習是一個自發且主動的過程。要真正發生學習,學習者必須以某種有意義且帶有目的的方式投入其中。簡單地說,孩子在實際「做」的過程中學習最多。
作為成人,我們的責任是要準備一個能夠鼓勵並支持孩子行動願望的環境。因為若沒有「行動」,孩子就無法習得技能,也無法形成概念。
技能與概念,有何不同?
技能,例如騎腳踏車或打字,是可以被教導的,並且透過練習而不斷精進。只要有健全的身體條件,任何人都能學習這些技能,並透過重複練習提升能力。
當然,透過練習能達到的進步程度,還取決於個人其身體能力與先前經驗而有所不同。
在操作物品時所需的「眼手協調」動作,是幾乎所有技能學習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不幸的是,全球多數孩子普遍在成長過程中,結構性地失去了發展精細動作的機會。這導致許多孩子在精細動作的發展上出現遲緩,這是一個在實務上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獲得伴隨著精細動作的技能,並不僅止於表面上的「會剪剪刀」或「會蓋印章」。孩子必須學會用各種方式運用雙手與手指。他們需要發展出一隻主手(慣用手)來更靈活、有效地操作,同時也要學會如何讓另一隻手作為協助的輔助手。
孩子需要學會分別使用每一根手指,有時單獨操作,有時協同使用。尤其重要的是,必須能讓拇指與食指搭配合作,成為靈活的操作夥伴。
現代的孩子絕對需要精細動作的經驗。
像是操作、搬運、拿取、觸摸、翻轉這些動作,全部都是在練習手與手指的多樣運動。
正因為當代孩子極度需要這些經驗,我們應盡可能地在各種活動中提供這些機會。
教具的操作方式與搬運方法本身就是很好的精細動作練習。而如果能在活動中加入如鑷子一類的工具,也能大大提升孩子對精細操作的動機與興趣。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忽略「手指遊戲」!
手指遊戲就是手的體育活動。
它應該被當作每日的例行活動來實施,是手部發展不可或缺的鍛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