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ravalle基亞拉瓦萊:對瑪利亞·蒙特梭利道路的隱形影響
- montessoriasiatw
- 9月21日
- 讀畢需時 9 分鐘
Montessori Life 2020 Summer
作者:Francesco Mandolini

一個多世紀以來,「瑪利亞·蒙特梭利」這個名字一直與她所創立的教育方法緊密相連。雖然歷史學家和傳記作者大多聚焦於她在教育領域的貢獻,但我們也知道,蒙特梭利博士在她的一生中,遠遠超越了一位教育學家的身份。
在橫跨五十年的革命性工作中,她大量撰寫關於和平、婦女與兒童權利、哲學、科學及其他諸多領域的著作,並受邀前往世界各地發表演講。人們或許會認為,她能夠達成這一切,完全是憑藉勤奮努力以及堅韌不拔的個性(這樣的說法大致正確),然而在她的諸多傳記中,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的背景因素——這個因素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她的固執與堅強意志。在十九世紀的義大利,大多數女性根本沒有機會在世界舞台上發聲並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而蒙特梭利卻做到了。
在進行研究並與當地專家和歷史學家交流後,我找到了一個解釋——是什麼造就了瑪利亞·蒙特梭利成為「瑪利亞·蒙特梭利」?答案是:她的故鄉——基亞拉瓦萊(Chiaravalle)。
如果這讓你感到驚訝,那麼你並不孤單。瑪利亞·蒙特梭利的家鄉規模很小,對許多人來說也相對陌生,它並不是義大利的熱門觀光地。不過,基亞拉瓦萊卻有一個隱藏的「王牌」,這個因素深刻塑造了當地的社會結構,並影響了蒙特梭利家族——那就是當地的菸草工廠。
1870年,瑪利亞·蒙特梭利出生時,基亞拉瓦萊還是一個不到五千居民的小鎮。這座小鎮由熙篤會修士於十一世紀創立,鎮中心有一座修道院(卡斯塔尼奧拉聖母修道院 Santa Maria in Castagnola),周圍只有幾條街道,一座新建的劇院,以及不多的設施。至少表面上看,基亞拉瓦萊與義大利中部馬爾凱大區的許多其他小鎮並無二致——一個寧靜的地方。
義大利坐落在西邊溫柔的青翠山丘與東邊亞得里亞海之間,人口大多由農民和漁夫組成。然而,基亞拉瓦萊與馬爾凱大區其他城鎮之間的不同之處,在於菸草的種植。這直接促成了當地菸草工廠的誕生——這是義大利最古老的菸草工廠,而且事實上,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全國唯一仍在運作的菸草工廠。
熙篤會修士在義大利建立的每個聚落,都使用「Chiaravalle」這個名字,既是對他們故鄉的紀念,也是為了讓人們知道,他們屬於聖伯納修會的一部分。
要理解那間菸草工廠與蒙特梭利博士人生道路的關聯,就需要先上一堂歷史課。Giovanni Angelelli 是一位建築師與教授,他花了三十多年研究基亞拉瓦萊的發展。1988 年,他撰寫了一篇名為《對機構的調查》的文章(當地人有時候把菸草工廠稱為「機構」),探討基亞拉瓦萊卡斯塔尼奧拉聖母修道院的起源。他的研究能幫助我們看見,創建基亞拉瓦萊的修士、菸草工廠以及蒙特梭利三者之間的關聯。
Angelelli 先生在 2019 年 2 月的一次私人訪談中解釋說:
卡斯塔尼奧拉聖母修道院是由熙篤會修士在十二世紀建立的。熙篤會是一個修士團體,在十至十二世紀之間,從他們的故鄉法國向世界各地擴展。這波遷徙發生在聖伯納(Saint Bernard)改革之後,他是最著名的熙篤會修士,改革大約發生在 1100 年前後。無論這些修士遷徙到哪裡,他們都依照非常嚴謹的規範建造修道院。
最初的一座修道院是在 1098 年於法國勃根地地區的西多(Cîteaux)建立的,因為建築簡陋而被稱為「小屋」,與克呂尼修道院的華麗建築形成鮮明對比。之後又有四座與之相連的修道院相繼建立:拉費爾泰(La Ferté,1113 年)、龐蒂尼(Pontigny,1114 年)、克萊爾沃(Clairvaux,1115 年)以及莫里蒙(Morimond,1115 年)。當這些修道院的修士們離開法國時,他們就以相同的規範建立新的修道院。於是,在 1172 年,基亞拉瓦萊修道院誕生了。
「Clairvaux」這個法語名稱源自拉丁文 clara vallis,意為「清澈的山谷」,而在義大利語中則變成「Chiaravalle」。熙篤會在義大利建立新聚落時,都使用 Chiaravalle 這個名字,既是為了紀念他們的來源地,也是為了讓人們知道,他們屬於同一個聖伯納修會。正因如此,義大利有四個不同的城鎮都叫 Chiaravalle:一個在北義米蘭郊外,兩個在馬爾凱大區(Chiaravalle di Fiastra 以及蒙特梭利博士的故鄉 Chiaravalle),以及位於南義的一個,名為 Chiaravalle Centrale。
熙篤會修士過著與世隔絕、平靜的生活。為了確保隱私,他們總是選擇在曾經是沼澤地、並且盡可能遠離其他人類聚落的地方開墾土地,建立修道院。
以下是這段文字的完整中文翻譯:
他們的聚落選址往往靠近河流。這樣一來,他們便能利用水的力量,將水引入城鎮,不僅能提供乾淨的飲用水,還能作為原始工業(如造紙或磨坊)的動力。水力磨坊在農業與其他用途上的出現,使得熙篤會的修道院不僅是宗教崇拜的場所,更成為文化與經濟進步的中心,推動了水力磨坊在歐洲的廣泛應用。
在十二世紀,任何人不得進入修道院的範圍。即使是「會士」(conversi,即希望成為熙篤會修士的見習者),也不被允許參加彌撒或與修士們共進晚餐。然而到了十八世紀,這些規範逐漸放寬,甚至普通人也被允許進入修道院,擔任農夫、清潔工、園丁等角色。
這些變化對基亞拉瓦萊產生了影響。事實上,正如《從修道院到工廠:基亞拉瓦萊的起源》一書作者桑德拉·卡佩萊蒂(Sandra Cappelletti)所解釋的:
十八世紀時,一位名叫 Gabriele Galanzara 的企業家,提出將位於馬爾凱大區北部城市法諾(Fano)的菸草工廠遷至基亞拉瓦萊,原因在於這裡的土壤品質極佳。基亞拉瓦萊的土壤被認為比法諾更適合種植菸草,因為其肥沃度更高且含鈣較低。她補充道,在基亞拉瓦萊,一位名叫 Nereo Corsini 的神父(教宗克勉十二世的姪子)提供了現有的水力磨坊用來切碎菸草。(這些田地和建築群至今仍是當地菸草工廠的一部分。)
1759 年,基亞拉瓦萊一座原有的水力磨坊被用於菸草加工,由此誕生了一家新公司。一百多年後,一位名叫亞歷山德羅·蒙特梭利(Alessandro Montessori)的年輕人便在這裡工作。
亞歷山德羅來自費拉拉(Ferrara),這是一座位於義大利北部、坐落於波河旁、鄰近帕多瓦與威尼斯的美麗中世紀城市,由強大的埃斯特家族於十四世紀建立。他出身於貴族家庭,接受過軍事教育。1860 年代,他來到基亞拉瓦萊,在菸草工廠擔任檢查員。他只是十九世紀眾多遷徙至基亞拉瓦萊的外來者之一,他們都被菸草工業的就業機會所吸引。然而,有趣的是,許多這些工作是熙篤會特別為女性創造的。
熙篤會修士的一個特殊信仰是對聖母瑪利亞(天主之母)的崇敬。在基亞拉瓦萊,這種信仰清楚地體現在卡斯塔尼奧拉聖母修道院左側祭壇上的一幅畫作中。聖母位於畫作中央——這在天主教聖三一的傳統表現中並不常見。她以明亮而鮮豔的色彩呈現,與畫布其餘較為陰暗的色調形成強烈對比。對熙篤會而言,女性象徵著救贖與生命,她們被視為與男性平等,甚至更為崇高。基於這一原因,當基亞拉瓦萊的菸草工廠於 1759 年開業時,一個重要的職位就是 「sigaraia」——雪茄女工。
「sigaraia」簡單來說,就是製作雪茄的女性。人們相信,由於女性的手較小,她們比男性更能快速地捲製菸草葉。這樣的普遍觀念促成了一種新職業的誕生,使基亞拉瓦萊的女性擁有財富、權力,以及發聲的機會——這在當時的義大利,對任何其他女性工人群體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
出於許多原因,這些雪茄女工在基亞拉瓦萊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無論是在社會層面還是城市規劃上。首先,她們的人數眾多(即便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每當情況需要時,這些「sigaraia」便會團結起來,爭取自己的權益,事實上形成了一個工會。
以下是這段文字的中文翻譯:
基亞拉瓦萊如今有超過一半的人口,都可以說自己是「雪茄女工」的後代。其次,每當需要時,這些雪茄女工們便會團結起來爭取自身權益,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工會。舉例來說,菸草工廠位於鎮中心外超過一英里的地方,女性必須步行或騎自行車上班。於是,她們共同出資將這條道路鋪平,並在道路兩側種植樹木,為夏季的通勤提供遮蔭。
這個簡單卻有效的決定,徹底改變了基亞拉瓦萊的城市面貌,創造了鎮上最長的大道,至今仍然存在。雖然這條大道現在正式名稱為「馬可尼大道」(以瑪利亞·蒙特梭利的同時代人、無線電發明家古列爾莫·馬可尼命名),但鎮上的人依然稱它為「雪茄女工大道」(Viale Delle Sigaraie)。可惜的是,那些由雪茄女工親手栽種、曾經蔽天蔭日的懸鈴木在 2012 年被砍伐,據說是因為染病。如今仍可從鎮上步行 1.2 英里到工廠,但已無法欣賞那些百年老樹,取而代之的是新種下的小樹。
另一個展現雪茄女工創新思維的例子是 「incunabolo」(源自拉丁語,意為「搖籃」)——設置在菸草工廠內的托兒所,讓她們能在漫長而疲累的工作班次中,把孩子交給人照顧。今天我們知道,世界上一些最大型的公司,例如 Google 和矽谷的其他科技巨頭,提供員工現場托兒服務,但在十九世紀的一個義大利小鎮,這可謂是革命性的。
來自基亞拉瓦萊的蒙特梭利教師 Mariangela Scarpini 解釋:
「這一切勢必對蒙特梭利家庭產生影響。亞歷山德羅剛從義大利另一個地區搬來(這在當時極不尋常),他來自王室貴族埃斯特家族的社會階層,必定對這些雪茄女工的力量感到震驚。這些女性的生活方式與當時的同齡女性截然不同。首先,她們不僅僅是工廠的勞工,她們還是不同工作單位的協調者,肩負著責任。其次,她們有錢購買衣服。在那個年代,商店和精品店只存在於大城市;小鎮上的女人通常自己縫製衣物。這是義大利的常態,但基亞拉瓦萊卻能支撐精品店的存在。」
當時基亞拉瓦萊的性別平等深深影響了許多人。很容易理解,這座小鎮不僅對瑪利亞本人,對她新成立的家庭,也留下了建設性的烙印,因為這塑造了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私人訪談,2019 年 1 月)
了解基亞拉瓦萊「奠基者們」的背景,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線索,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以及如何說蒙特梭利出生的環境可被稱為「前女性主義」(prefeminist),以及這對她的思想有多大影響。基亞拉瓦萊是一個女性得以繁榮的城鎮,她們不僅享有平等的權利,而且往往比男性賺得更多。這讓她們在家庭與社區中都握有話語權,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由修士創立的菸草工廠。
對年輕的檢查員亞歷山德羅·蒙特梭利而言,這樣的文化與女性力量無疑帶來巨大衝擊。他雖然名義上是她們的上司,但實際上不得不與這些強大的雪茄女工談判協調。其中一位女工,泰克拉·斯托帕尼(Tecla Stoppani),將他介紹給她的妹妹——一位近三十歲、尚未出嫁的女性 Renilde。不久之後,亞歷山德羅與 Renilde 結婚,並於 1870 年 8 月 31 日迎來了女兒——瑪利亞的誕生。
瑪利亞·蒙特梭利自幼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生活、呼吸。儘管她六歲時便離開基亞拉瓦萊,但這種環境深深影響著她。教育科學如今已經告訴我們,生命的前六年對一個人至關重要——蒙特梭利本人也曾寫過關於兒童「吸收性心智」的重要性。
以下是這最後一段的中文翻譯:
第一個發展階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亞拉瓦萊對年幼的瑪利亞·蒙特梭利的影響亦是如此:這座小鎮在她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雪茄女工們奮戰的故事,她們的勇氣與成就,很可能透過亞歷山德羅與瑪利亞的姑媽——雪茄女工泰克拉·斯托帕尼(Tecla Stoppani)的講述,進入了蒙特梭利的家庭。那些關於平等、社會正義,以及對人類(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普遍善意,逐漸成為瑪利亞的「基因」,並在她成年後的一切行動中顯現出來——從她撰寫的著作,到她設計的教具與教育法,都深受其影響。
因此,即使經歷了一生非凡的旅程與全球各地的冒險,瑪利亞仍舊深深認同自己是「基亞拉瓦萊人」。她成年後數次回到故鄉,或許最令人動容的一次發生在 1950 年 10 月 7 日。多年流亡(因法西斯政權)之後,她受到時任市長圭多·莫利內利(Guido Molinelli)的隆重接待,他曾領導基亞拉瓦萊走過二戰後的重建。在那個場合,八十歲的瑪利亞據說曾說過:「如今我回來了,我終於可以死而無憾。」顯而易見,蒙特梭利極為珍視基亞拉瓦萊,並對其懷有深厚情感。

今天,她的遺產透過基亞拉瓦萊的四所蒙特梭利學校而延續:一所托嬰中心(0–3 歲)、一所位於鄉間的兒童之家(3–6 歲)、一所小學(6–11 歲),以及一所中學(11–14 歲)。當地政府甚至正在討論設立一所蒙特梭利高中。
弗朗切斯科·曼多里尼(Francesco Mandolini)是一名記者,為多家義大利與英國的報紙、雜誌和網站撰寫文化相關內容,同時也是基亞拉瓦萊蒙特梭利基金會的新聞官/傳播經理。聯絡方式:francesco.mandolini26@gmail.com。
「Chiaravalle 基亞拉瓦萊的平等、社會正義,以及對人類的普遍善意,成為瑪利亞生命中的一部分,烙印在她的靈魂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