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一章 理論的體系-三

單元式教學法(ユニットアプローチ)


作者:松浦公紀

翻譯校正:張加勳


每一個感官教具本身就是一個結合了技能面與概念面的完整單元(Unit)。我們不應把帶插座圓柱體視為一根一根依序排列的十根圓柱體,而應將其視為(一組)有順序的圓柱體整體。為了有效處理資訊,必須創造出能同時開發右腦與左腦的學習單元。也就是說,我們需要設計包含感官與語言需求的單元,或者是需要被解決問題的單元。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單純的基本操作展示可能是適當的。然而,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而言,就需要有進階的活動與變化,特別是編碼(encoding)與解碼(decoding)方面的活動。單元式教學法可以讓教師在孩子進行視覺與動作技能練習的同時,不斷引導他們深入理解概念,並保持學習的最前沿。


即使每個單元都可以從簡單、基礎的展示開始,但並非所有孩子都需要這個起點。我們應該根據每位孩子的狀態與能力來開始。這也意味著作為教師,我們必須了解每一位孩子的能力,而事實上,孩子們往往比我們所認為的還要更有能力。


舉例來說,若有個孩子能夠自行將教具從大到小有序地擺放在架子上,那麼我們就可以合理推斷他能夠以正確的順序操作粉紅塔(Pink Tower)。但在許多情況中,我們卻常以「雖然覺得他應該會,但還是……」的心態,給予遠低於孩子能力的展示。


這種作法帶來的不幸後果就是:孩子不再把教具看作是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學習工具,而是視為某種受限而無聊的東西。


我們需要明確一點:無論是哪一種教具,只要是由我們展示的,我們傳達的其實是「操作的程序」,也就是教孩子如何使用教具的方法,而不是教具中所蘊含的「概念」。


展示(Presentation)本質上是傳遞“如何操作”的方式。


孩子透過與教具的互動來獲得概念。孩子反覆多次地接觸個別教具,對教具提出疑問,並親自解決這些問題。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學習方式。


記憶

在所有活動中,實際都會即時使用具體的「物品」。學習主要依賴於記憶與圖式(schema)的發展。我們所看到與所進行的活動,實際上都與我們已知的事物相關聯。


如果某個經驗對我們而言是重要的,且我們投注了注意力,那麼這些新的經驗就會被儲存在記憶中。

個體的記憶會根據接收資訊的過程中所做的取捨與解釋,來賦予我們對事物的理解以意義。因此,每個人對資訊的解釋都不同。在多數情況下,新資訊會改變我們原本所累積的資訊。皮亞傑(Piaget)將這個過程——也就是對記憶中已儲存內容的認知——稱為「調節」。同樣地,喬治・凱利(George Kelly,1905~1967)也在其人格形成理論中描述了這一過程。


有能力的人不僅會解釋、累積並根據需要使用資訊,還會發展出記憶、分類、重新認識與搜尋資訊的策略。孩子們透過工作來理解自己的經驗,發現其中的關聯性與彼此的連結方式。當新資訊與既有認知接軌時,孩子會修正過去的假設,並發展出新的理論。而這是一項艱鉅而又智慧性的工作。但,這正是學習的真實樣貌。


此外,我們的記憶(圖式)存在於某種結構化的體系之中。這是一個因人而異、獨特的體系。起初,它是由我們在家庭或社區中的早期經驗所構成。例如,我們每個人對「狗」的記憶都不同。有些人對狗的印象是令人害怕的(或曾被咬過)……


※基模(schema)……根據以往記憶所形成的基本結構模式。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第一章 理論的體系 四

翻譯校正:張加勳 你可能會想像一隻(曾經傷害過你)的大狗。那樣的人其實從來沒真正喜歡過狗,因此變成了愛貓的人。有人想像的是會和自己一起睡在床上的狗。而另一些人,除了曾經見過狗之外,可能完全沒有和狗互動過的經驗。 現在,請你想想雞或者白老鼠——你就會明白了。每個人特有的記憶就...

 
 
 
第一章 理論的體系 二

作者:松浦公紀 翻譯校正:張加勳 與運動能力密切相關的有節奏、方向性與追蹤能力。 節奏是在身體活動中所需的規律性運動模式。穩定而重複的動作所產生的肌肉感覺,有助於節奏的發展。 從排列好的「粉紅塔」中選出最大的立方體,放置在地毯的中央。接著從剩下的立方體中選出最大的,堆疊在第...

 
 
 

留言


© 2023 by Montessori Asia Conference Taiwa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