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一章 理論的體系 四

翻譯校正:張加勳


你可能會想像一隻(曾經傷害過你)的大狗。那樣的人其實從來沒真正喜歡過狗,因此變成了愛貓的人。有人想像的是會和自己一起睡在床上的狗。而另一些人,除了曾經見過狗之外,可能完全沒有和狗互動過的經驗。

現在,請你想想雞或者白老鼠——你就會明白了。每個人特有的記憶就會浮現出來。


記憶會連接現在與過去,讓我們的生命呈現出一種連續性。

這句話的意義在於:當孩子正在使用某個教具工作的時候,我們其實不知道他正在學習什麼。

只有透過對孩子的觀察,以及對觀察的分析,我們才能形成一些關於「正在發生什麼」的假設。當然,我們也可以直接問孩子:「你是怎麼發現這個規律的?」


語言的角色

語言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觀察。

當神經心理學家(neuropsychologists)爭論是概念先存在還是代表概念的詞語先存在時,語言學家則認為:「我們只能看到有名字的東西,也只能為能看到的東西命名。」

感覺-運動的活動為語言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機會,也因此大大擴展了孩子「看見」的能力。


只要問孩子正在做什麼,就會開啟一個全新的視野。

試著問他們吧:「你是怎麼發現的呢?」


讓我們大聲地表達好奇心吧。

「如果把幾何立體在沙子裡旋轉,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會出現不同的形狀嗎?」

「可以用黏土來做出這個形狀嗎?」

「有沒有一種箱子,能像粉紅塔那樣,堆疊成立方體,讓我們在遊樂場裡使用呢?」


如果要再補充一點的話,透過像「你是怎麼知道的?」這樣的提問,可以刺激孩子的後設認知(即理解與掌握自己認知行為的能力)。


語言的使用必須具備精確性與嚴謹性。這一點在國際學校或雙語學校中特別容易成為問題。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並在教師會議中,把它們當作豐富詞彙、處理語法錯誤的機會來加以運用。


我們在教師會議裡常會使用自己的方言。我自己說的是美式英文,同時我也會使用紐約風格的英語,或者帶有美國南部口音的英語。最近,我正在學習帶有中文口音的英文。

對我們自己,也對孩子們來說,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

這是一種根據社會情境(social context)來調整所使用語言的能力,目的是讓對方更容易理解。


請記住,大人有責任使用孩子可以模仿的語言。如果語言被智慧地使用,它就會像一顆閃閃發光的寶石。


社會背景

我想再次強調:所有的學習都是在社會背景中發生的。

從母親子宮裡開始的學習,出生之後,便轉變為與孩子身邊照顧者之間的互動關係。


孩子的學習是在與人互相信賴的關係中持續進行的。孩子很快就會開始預測大人的行為,並依據大人的行為來修正自己的行為。當媽媽逗弄嬰兒時,嬰兒會以咕咕聲(cooing)作為回應——這就是早期的對話。


此外,嬰兒也會追隨媽媽的視線方向,不論媽媽看的是什麼,嬰兒都會去看。媽媽所注視的事物,自然就成了嬰兒學習的對象。嬰兒會學到:「凡是能吸引大人注意的東西,應該都有值得一看的價值。」我們班上的孩子也是一樣。這種**共同注視(joint attention)**在學校裡的學習中是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教師若熱切地注視某個物品的某一面,孩子也會被引導去觀察那個相同的面向。反過來說也是如此——如果老師沒有專注地觀察某樣東西,孩子也不會對那件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

最終的結果就是:如果你的注視不夠深入,孩子的注視也會變得淺薄。


為了營造這種社會性的學習環境,教師需要了解孩子在各個領域中的發展,包含其典型的發展過程。

例如,比起「該如何教大陸的名稱」,了解孩子是如何形成對事物概念的這件事,其實更加重要。


坎伯恩(Brian Cambourne)在1988年提出的「支援學習的條件」,與蒙特梭利教師對心理環境的看法非常相似。


凡是能吸引大人注意的東西,孩子大多也會認為值得一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第一章 理論的體系-三

單元式教學法(ユニットアプローチ) 作者:松浦公紀 翻譯校正:張加勳 每一個感官教具本身就是一個結合了技能面與概念面的完整單元(Unit)。我們不應把帶插座圓柱體視為一根一根依序排列的十根圓柱體,而應將其視為(一組)有順序的圓柱體整體。為了有效處理資訊,必須創造出能同時開發...

 
 
 
第一章 理論的體系 二

作者:松浦公紀 翻譯校正:張加勳 與運動能力密切相關的有節奏、方向性與追蹤能力。 節奏是在身體活動中所需的規律性運動模式。穩定而重複的動作所產生的肌肉感覺,有助於節奏的發展。 從排列好的「粉紅塔」中選出最大的立方體,放置在地毯的中央。接著從剩下的立方體中選出最大的,堆疊在第...

 
 
 

留言


© 2023 by Montessori Asia Conference Taiwa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