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蒙特梭利教育在台灣的發展歷程

已更新:9月3日

作者: 國立台東大學 施淑娟 教授


根據中國教育學刊的報告指出蒙特梭利首次介紹到台灣是在 1913 年 許惠欣,1979 ;楊荊生 1994 Lu et al., 1999 Xiang, 1986 ),直到 1922 年教育學者還持續的出版相關的文章 許惠欣, 1979) 。更有研究指出蒙特梭利教學第一次傳到中國是在 1910 年到 1920 之間,江蘇省也在 1914 至 1915 年成立蒙特梭利教學方法協會 翁麗芳, 1998) 更 在 1923 年北京女子師範學院在附設幼稚園的兩個班級中進行蒙特梭利教學的實驗,

張雪門
張雪門

而張雪門 也 在 1925 年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究蒙特梭利教學法 翁麗芳, 1998)1998),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再加上國共內戰 因此 蒙特梭利教育在中國消失了一陣子,直到 1974 年許興仁校長開始研究蒙特梭利理論又成立幼兒園,才展開 蒙特梭利教育在台灣將近 50 年的歷程 。以下分成三階段介紹蒙

特梭利教育在台灣的發展,並分析台灣蒙特梭利教育相關的研究:

台南光華女中 許興仁校長
台南光華女中 許興仁校長







一、發展階段

當年台灣的台南光華女中許興仁校長開始研究蒙特梭利的理論與教學,甚至1974 年在其附設的托兒所實驗蒙特梭利教學法,後來還翻譯許多蒙特梭利的英文著作 林意清, 1997 Lu et al., 1999 ,讓台灣開始接觸蒙特梭利教學法。直到 1984年台北成立了第一間蒙特梭利 幼兒園 楊荊生, 1994 Lu et al., 1999 Xiang, 1986)

單偉儒教授
單偉儒教授

。根據楊荊生 ( 的調查研究指出,當時學前教育機構使用各種教學模式

的情形為蒙特梭利教學有 483 所、福祿貝爾教學有 366 所、單元教學有 3,636 所,及音樂教學學校有 1253 所,以當時單元教學為主流教學來看,蒙特梭利教學法是有相當的潛力,其數量已超過福祿貝爾學校,並且該資料也指出當時台灣幼兒教育教學模式的多元化現象,最後,蒙特梭利教學法在 80 年代成為台灣幼兒教育最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高峰階段

以下將蒙特梭利教學法在台灣的發展階段分為幼兒園的發展及師資培訓的發展來介紹。

(一) 幼兒園的發展

研究指出與其他教學模式相較之下蒙特梭利教學有快速成長的趨勢,例如實施單元教學或學習區教學模式的學校不僅為幼兒在教室中提供蒙特梭利教具,更有學校直接轉型為蒙特梭利教學的學校。這股蒙特梭利流行的趨勢遍及台灣,尤以中南部的幼兒園最甚,此時一些蒙特梭利的教具教材公司與組織也相繼成立The Edit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Hsinyi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1990) 。這些組織不僅提供長期的師資培訓,也有短期的蒙特梭利教學訓練課程,並且相繼邀請國外蒙特梭利 專家辦理年度研討會,而在大學的幼兒教育學系、技職體系的幼兒保育系及高職的幼兒保育科也在學校提供蒙特梭利教學法的課程讓學生們學習

簡淑真, 1998 b) 。因此,蒙特梭利教學法瞬間在台灣成為最流行的教學法,此階段是蒙特梭利教學法發展的全盛時期。

高橋公子老師於2018年再度訪台,與中部曾經受教的園所長們合影。由左至右:黃貴蘭園長、蔡銘泉董事長、許甘麗園長、黃燕勳董事長、黃貴美園長、林錦益董事長、張弘謀董事長、張可欣園長。
高橋公子老師於2018年再度訪台,與中部曾經受教的園所長們合影。由左至右:黃貴蘭園長、蔡銘泉董事長、許甘麗園長、黃燕勳董事長、黃貴美園長、林錦益董事長、張弘謀董事長、張可欣園長。

(二) 師資培訓機構的發展


天主教 德來會 趙義達修女
天主教 德來會 趙義達修女

早期蒙特梭利教師進行師資培訓有五種方法,第一種, 1977 年天主教教會送一些修女到義大利或其他國家是學習蒙特梭利教學法 (Wu as cited in Lu et 1999)第二種,有些老師直接參與國際蒙特特梭利協會 (Association MontessoriInternationale AMI) 在美國的師資訓練的課程;第三種,有些老師則參與美國蒙特梭利學會( 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 AMS) 開設的師資訓練課程;第四種,有一些老師則到日本學習蒙特梭利的理論 簡淑真,( 1998 b );第五種,有些老師則參與中華民國蒙特梭利啟蒙研究基金會在台灣辦理的師資培訓課程 楊荊生,( 1994 Luet al., 1999),根據單偉儒的敘述,當時有將近有 4,000 多名教師參與中華民國蒙特梭利啟蒙研究基金會的師資培訓課程。

在美國兩個最大的蒙特梭利教學組織是 AMI 和 AMS (Edwards, 2002 ;2004),這兩個組織的網路資訊都提供師資培訓課程的訊息,但這些資料並不適合台灣的教師,所以如果台灣的教師想成為一位蒙特梭利教師必須要出國進修取得國際證照,或是在台灣接受師資培訓但此證照只適用於台灣。根據 Chang (1999)的研究指出,台灣的師資培訓課程並不包含實習,也因此老師接受課程培訓後並不知道如何將蒙特梭利教具實際用於幼兒的教室中,有一些老師還是使用傳統的方式來進行蒙特梭利教學。幸運的是,在 2002 年中華民國蒙特梭利啟蒙研究基

金會開始與美國 AMS 舊金山蒙特梭利教師教育中心的 Pamela Rigg 博士合作,Rigg 博士派了幾位蒙特梭利師資到台灣在暑假進行師資培訓的課程 中華民國蒙特梭利啟蒙研究基金會, (2006),這對無法出國進修取得國際證照的教師而言是相當好的消息,也增加國內蒙特梭利教師獲得國際蒙特梭利證照的機會。

AMS 舊金山蒙特梭利教師教育中心的 Pamela Rigg 博士
AMS 舊金山蒙特梭利教師教育中心的 Pamela Rigg 博士

三、 穩定階段

美語學習在 2000 年左右成為台灣幼兒教育中最流行的一股潮流,幼兒園提供美語課程成為家長選擇的必要條件之一 (孫嫚薇、王淑英, 2004 ),甚至有些幼兒園完成轉型成全美語教學的學校 施淑娟,( 2001 ),而一些蒙特梭利學校也無可避免的跟著為幼兒提供美語的課程成為雙語學校 (施淑娟, 2001 Chi, 2002)2002),一般蒙特梭利學校則提供一星期一小時的美語課程,雖然這股美語流行的趨勢來勢匆匆,但許多蒙特梭利學校還是在教室中秉持著蒙特梭利教育的理念 (施淑娟, 2001)雖然明顯的看出蒙特梭利學校數量在減少中,但這也代表蒙特梭利學校的穩定性,目前採用蒙特梭利教學的學校不是因為流行的趨勢而使用,而是真正的認識蒙特梭利教學。根據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教師協會( 2018 )的資料 顯示, 登錄在該協會網路上的蒙特梭利學校共有 100 間,在台北有 30 所,新北市有 17 所,桃園縣市3 所,新竹縣市 4 所,台中縣市 10 所,彰化 縣市 4 所,南投縣市 2 所,雲林縣市1 所,嘉義縣市 2 所,台南縣市 14 所,高雄縣市 3 所。另外,花蓮有 8 間蒙特梭利教學校,宜蘭則有 2 間。根據以上的資料尚不能代表台灣蒙特梭利學校的總數量,因為還是有一些蒙特梭利學校未登錄在該協會網路上,但由資料顯示蒙特梭利學校在台灣幼兒教育中是除了主流教學模式外,算是另一股小型主流教育。1999年在彰化鹿港鎮加拿大籍的老師 在當地社區 與家長的努力催生下有了第一間非體制的蒙特梭利小學 班 更努力的在 2002年 成立社區合作小學 2005年正式成立蒙特梭利中學 ,而如今因應實驗學校法的通過,在台灣多以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方式來成立蒙特梭利小學, 或以公辦民營的方式在公立小學實施蒙特梭利教學,皆可窺見蒙特梭利教育向上發展的趨勢。


摘錄自施淑娟著, 《 蒙特梭利教育理論與實踐 》

留言


© 2023 by Montessori Asia Conference Taiwan.

bottom of page